首页

中学语文课堂评价【汇编三篇】

语文 |

时间:

2024-04-16

|

【www.xxdsxmt.com--语文】

第1篇: 中学语文课堂评价

语文在中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考试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考试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考试题目,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1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较之其它学科,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考试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重理轻文,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自己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的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对于正在学习中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第2篇: 中学语文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1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如有一位教师执教《巴东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青海湖, 2 梦幻般的湖》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湖蓝色的湖水、青青的草地、清朗的天空、迷蒙的鸟岛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细看青海湖的现在,展望青海湖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如何写草地、湖水,又是如何写鸟岛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试找出几处,品味其梦幻般的意境。(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文中写关于青海湖的传说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湖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青海湖?"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1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第3篇: 中学语文课堂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因此,如何评价一堂课成了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占据学生的时间最长。据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有91﹪的时间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占据了他们学生时代的大部分宝贵时间。

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尽管历史已经把我们载入了21世纪,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了远程教育,电脑的普及有了家庭网上学习„„但是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仍然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仅在我国,每天就有数有以千万计课时的课堂教学在进行。

从教学功能上看,不同课堂教学水平带来不同教学效果。同是一本书,一篇文章,同是课堂教学,可不同老师去上课,却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具有多功能性,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会使学生爱学,知识掌握得好,而且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健康的人格也会得到培养。反之,低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力教学目标、思想情感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就是知识教学目标也难以落实。

从教学效率上看,不同的课堂效率会带来不同的学习负担。水平高的老师,他们上起课来就轻松,学生学得就开心;反之,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是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一番工夫。

所以怎样评价课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老师们仍有这样的困惑:“究竟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不难看到这样的公开课或评比认课,教学如行云流水,环节天衣无缝,细节处理独具匠心,学生发言积极踊跃,也会有专家为这课并不佳,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思考,课堂活跃只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假象。省优质课打分,坐在下面的老师的评价五花八门,所以令许多老师不知该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了,究竟目前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何?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主要是如何解决好“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的问题。▲ 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 是基础目标(语文课程的“智能——基础”系统)●过程与方法 是核心目标(语文课程的“智慧——发展”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灵魂,也是最终目标(语文学习的“动力——保障”系统)

▲ 五个领域 ●识字与写字 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阅读 它是收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写作 它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口语交际 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我们来看一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归处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说明:评分100分为满分,A档评分为14-15分,B档评分为12-13分,C档评分为9-11分。不必完全按档评分,可在评档基础上酌情评分。

1、我们接触过不少评价表,大家来观察一下这张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有何区别?

出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表:

(1)最大的区别是“以学评教”,区别于传统课堂评价“以教评教”。实际上是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2)注重课堂观察,评价在真实课堂状况;包括名称的变化。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

(3)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2、实际上这张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体现了两个重要指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A、学生的学:

(1)注意状态:倾听全神贯注,回答针对所问。

(2)参与状态:绝大多数(或者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3)交往状态: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民主和谐。(4)思维状态:思维有条理,能表达自己的见解。(5)情绪状态:

(6)生成状态:这堂课有没有思维梯度,有没有思想。B、教师的教(1)教育理念和人文素养——开放、健康、|平等、探索、创新等(2)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确、专业等(3)教学思路和学科功底————清晰、全面等

(4)组织协调和教学机智——灵活、自如

总体来说:从课堂角度来看评价更客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评价不仅仅给老师看,我们的语文教师更要给学生看,目的是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从教师角度来指导,更为开放,考验更大。

延伸阅读
学情分析指的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的分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学生语文学情分析(合集六篇),欢迎品鉴!
2024-04-27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语文课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7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锦集4篇),欢迎品鉴!
2024-04-27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脚本,了解教学计划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合集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7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7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统称,也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的学情分析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培优是一种教育原则和理念。学而思培优是学而思教育的教育原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培优补差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锦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6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 推荐访问